第二日,孙和京就在外面赁了一个小宅子。
手下的人将稻谷脱壳用的要用到簸、舂、磨等工具放到宅子里。
孙和京上午和大哥商量过后,下午就带蓁蓁到了小宅子,屏退下人后,让她将仙府里收获的稻谷取出来一些,自己教她如何脱壳。
忙活了一下午,蓁蓁也学的差不多了,就将工具收到了仙府里,用意念操纵磨盘,一会儿就将所有的粮食都脱壳成功了。
甚至还有时间将麦子加工成了面粉,并用仙府厨房自动做了一锅馒头。
馒头刚一拿出仙府,孙和京就闻到了香味。
不同于平时的馒头,这款馒头更香甜的味道仿佛勾引着闻到的人的每一个毛孔。
孙和京本来不饿,闻了这个味道直接吃了两个大馒头。
“女儿,这仙府出来的食物为何和外面的食物有这么大的区别,怎么会这么好吃。”
“我也不知道,平时我做的饭菜都不敢拿出来,那香味简直能让我多吃两碗饭。”
“你这仙府里的东西还是少拿出来用吧,或者就留着咱们自己府里吃。”孙和京最后拍板了。
然后让蓁蓁将在登州府买的粮食拿出来,都存在这个宅子里,等明天就开始施粥。
收拾一番,让自己的贴身小厮将父女二人下午弄出来的大米装上,拿回家孝敬老太太了。
当天晚上,府里为孙和京准备的接风宴上,大家就吃上了仙府出产的米饭。
南方鱼米之乡,对于米饭有种特别的执念。
但是今日的米饭,质地坚硬,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香味浓郁,仿佛米粒自带着一股茉莉香气。
孙老夫人从未吃过这种大米。
米饭一入口,就让人欲罢不能。
“老三,今天这个大米是你在哪弄来的?”
“三弟,你今天买的米不错,在哪买的?”大哥孙和鼎也好奇,自己的三弟一回来就带回来了好东西。
“母亲,大哥,这是我今天带蓁蓁在南门的大街上买的,是琉球那边的人贩来的米,价格不便宜。”
“老三,明天去将米都包了,这个米不错,银子让你大嫂从公中支给你。”
孙和京看了眼女儿,在看到她点了点头后,回答道:“好的,母亲,明天我就带人去码头那找那个商队,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
二哥孙和斗也积极的说:“多弄点,给祖父也送点。”
孙和京自然点头称是。
翌日一大早,孙和京就从公中支了银子,出了府。
最近松江府也有很多灾民在城外祈求施舍。
虽然人数没有京师和南京多,往这边的灾民也有很多去了浙江和湖广那边,但是到了这里的灾民依然很多。
孙和京是走水路回来的,但是也一早就派遣仆人们去周边的府城打听灾民信息。
这些灾民通常是一个村子共同逃荒,共用一个路引,除了一些富人们早就开好路引到了这边,这些一起逃荒的就显得格外的团结。
这时候的施粥就得格外的谨慎,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流民械斗,造成伤亡,对府里的官声也不好。
转了大半日,孙和京终于选定了城门外的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在嘉定城的北城门的边上,离护城河并不算太远,流民不算太多,方便府里的侍卫控制。
父亲的旧友是门千总,也可以求助于他。
思虑好后,孙和京就安排好人, 去置办施粥的东西,而他自己则去拜访了父亲的旧友。
一切安排妥当后,就回府去叫了孙蓁蓁过来。
“蓁蓁,明日就开始施粥了,你今天晚上早点睡。这次的粥食分两部分,一部分用咱们在登州采购的粮食你自己熬制,另一部分,就用你仙府里的稻米,让侍卫们先熬制先施粥,试试看,这两种办法哪种可以让你的仙府可以推进。”
“好的,父亲。”
孙和京一脸严肃的说道:“自从你和你母亲走后,我又多次看了那位前辈留下的竹简,通过他的描述,我发现这个翡翠山居可能是哪里有灾情就在哪里出现。虽然袁公获得后就给了你,但是自从这山居现世后,陕西布政司的辖区内就接连干旱。”
“父亲,这可如何是好?现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