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臣参见太后。”
魏太后道了声免礼,便问道:“哀家今早起来便听说,那陈济川被锦衣卫抓了,不知是怎么回事?”
萧衍道:“陈济川昨夜在京郊庄园中宴饮,正被锦衣卫撞见,国丧未过,此乃大罪。”
话音落下,却见魏显开口道:“此事怕不是有误会?我听说是其家奴在庄园请客,他也并不知情。”
萧衍道:“他身为家主,治家不严,出此纰漏,也是大罪。何况眼下城中百姓已是议论纷纷,若不从严处置,岂非叫国法伦常沦为笑柄?”
魏太后便要说话,却见他又道:“还有一事,臣正要禀报,今早都察院才收到消息,说陈济川任闽北巡抚之时,曾挪用水利库银,致使河堤溃坝,死伤百姓上万。若此事属实,其罪当诛。”
魏太后一顿,下意识看向魏显。
魏显一脸镇定道:“陈济川任闽北巡抚已是七八年前的事,如今忽然出此言论,难免有凭空污蔑之嫌。”
萧衍道:“据悉,其当初挪用的银两,大多用于贿赂朝中重臣,以谋求调任京城,我已命都察院追查当年卷宗及相关人员,也派人去到闽北查探。再说,天牢里还有个钱世忠,他在朝中多年,也总能知道些什么。”
这话一出,就见魏显目中一顿。
他当然明白当初陈济川是如何入的京。
因为正是他办的。
而过去的十年,钱世忠正是他最大的敌人。
……
见此情景,魏太后急忙开口道:“原是承恩公也被此人蒙蔽了。”
萧衍一笑,道:“此乃陈济川自己作孽,太后不必自责。所幸没将吏部尚书之位给他,否则不堪设想。”
魏太后只能点了点头,又问:“那……吏部尚书之位如今要怎么办?”
萧衍道:“昨日几位大臣向臣举荐右都御史褚至文,此人在朝堂多年,为人中正,也了解朝中及地方官员,定能胜任此位。”
这话一出,魏显忍不住又道:“都察院也极为重要,这右都御史一走,如同少了左膀右臂,可怎么好?”
萧衍道:“右副都御使石培安堪当此任。上溯十年,都察院主要大案他都有参与,极富经验。臣已经命吏部去办了。”
魏太后又看了眼魏显。
魏显却没再说什么。
萧衍俯身行了一礼:“请太后安歇,臣告退。”
魏太后只能看着他离开殿中。
身边再无外人,她哼道:“早知如此,昨日就不该答应他帝师一事。”
如今眼看吏部与都察院都落到他手里,日后再想翻盘只怕难上加难。
魏显道:“当初就不应允他摄政。”
魏太后又道:“可若不允他,哀家只怕连命都要保不住!”
天下何止一个安王,北有北辽王,南有南湘王,往东还有个富可敌国的渤海王。还有那些番邦,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的盯着这宝座?
魏显一噎,终于无话可言。
说来说去,今次还是那陈济川太不中用了!
但当年萧衍又不在京城,如何知道闽北溃坝之事?
第 7 章
回到王府,萧衍才换上常服,便见到了今日份的点心。
张福在旁小心道:“殿下今早没用膳,小的着实担心,故而斗胆又叫点心房做了点心,才出炉不久,还热乎着,趁这阵子有空,您姑且垫垫吧。”
他看向桌面,只见甜白釉的碟子里有一堆……“虾”。
没错,如昨日的那些鱼差不多大小,亦如昨日差不多的色泽,一瞧就是烤出来的。
……就是不知为何要做成虾的样子。
张福也在旁暗自乐呵——要不还是这位赵姑娘有新意,昨儿是鱼,今儿又成虾了。
别说,闻着还挺香的。
没错,此时的萧衍也闻到了那股味道,虽然淡,但足够让他分辨得出是荤食与面食经过烤制后的香味。
如果昨日还怀疑是幻觉,此时他已经十分肯定这是真实的气味。
他试着拿起一个放入口中,一咬下去,齿尖果然体验到了那股外酥内软,还带着刚烤出来的温热。
他又慢慢咀嚼,舌尖又分辨出了淡淡的咸味,以及一点甜味。剩下的,似乎是鸡肉的味道。
他忍不住开口:“里头可是放了鸡肉?”
张福一愣,忙道:“小的也不知,要不……传做点心的师傅来问问?”
叫她来?
萧衍忽然一阵没来由的心虚,道:“不必了。”
却不忘继续吃。
舌尖的滋味依然在,且比昨日还要更清晰了些,他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