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承福已经在学五经了,进度可以说相当快。
当李承福拿着书去问苏秀才时,苏秀才喝了口茶才觉得头没那?么晕了,刚刚那?瞬间真是感?觉头晕目眩,不知道是不是真要被气死了。
“嗯,这句话很?简单,先断句,在这儿?……”
面对自己的得以门生,苏秀才心情总算好了不少,耐心地给李承福解释着。
李承福听得认真,这并不是他随意挑的,的的确确是自己不太懂的,而他认真的样子也抚慰了苏秀才受伤的心。
“先生,您今日为何发?如此大的火?”
要知道苏秀才年纪已经不小了,他自己也非常注重?养身修心,平时能不发?火就不发?火的人,今日却是差点把?房子给点了。
苏秀才本?不想和?李承福说这些,不过想到终有一日这位学生也要参见县试,而此子天?资聪颖,现在虽然看着勤奋。
但保不齐日后骄傲自满,发?生伤仲永之事。
所以,秉着告诫之心,苏秀才将事情原委告诉了李承福。
“承福,你比他们聪慧,也比他们勤奋刻苦,先生希望你能一直如此,不骄不躁,登上巅峰。”
苏秀才是孤家寡人一个?,所以他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苏秀才尽管只有一个?秀才的功名,但活到这个?岁数,经历过的事情比李承福可只多?不少。
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有美好的未来,特别是对李承福这样注定不会居于一隅的天?才。
自己只能引导他非常短的一截路,院试过后就是乡试,他自己屡试不中,那?有什?么经验传授给学生。
所以在能帮助的这最前面的一段路,苏秀才可以说是竭尽所能。
李承福两世为人怎会还如四岁小儿?一般懵懂,苏秀才的期盼他能感?受到。
“先生您放心,学生定会谨记您的教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他是红旗下生长起?来的孩子,根正苗红,一直都记得自己的目标。
苏秀才呢喃着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许久才了然一笑,让李承福离去。
甲班教室内,朱大成见好兄弟回来,忙上前关心道:“怎么样?先生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李承寿也在一旁竖起?耳朵。
“没什?么,就是两位师兄要县试了,先生有些紧张。”李承福坐下,将刚刚苏秀才的讲解记在书上。
朱大成见李承福在写笔记,也凑过去看一眼,然后惊呼:
“诶?原来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啊!那?我岂不是一直理解错了?不行,我也得记下来!”
说着,就跑回自己的座位,拿了书和?笔过来“抄作业”,哪里?还记得自己本?来是来干什?么的。
李承寿也有样学样,尽管他连四书都还没学完。
倭国与大宇的战事最后以大宇获胜,倭国送一名公主来和?亲落幕。
民间百姓对这些天?家的瓜最是感?兴趣,也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据说那?名倭国的公主长相清纯,尤擅打扮。
人家同样也涂脂抹粉,可就是能化得让人看不出。
与一众脂粉气息浓厚的后妃比起?来,显得特别清新脱俗,颇受裕辛帝宠爱。
传言有一晚圣上留宿,甚至一夜叫了七次水,连着一个?月,天?天?留宿在这位倭国公主的寝宫之中。
甚至三个?月后,这位公主直接由贵人荣升为四妃之一的淑妃。
一时之间,民间唱戏的唱的都是圣人和?淑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对于这些八卦,李承福都是知道的,没办法,家里?开酒楼,每天?客流量大得很?。
你就是不想听八卦,八卦都会自动送到耳边。
不过他对这些没兴趣,倭国这两个?字让他天?生就生不起?一丝好感?,而且在一月时,他已经将四书五经全部掌握,只有策论和?诗赋稍微薄弱一些。
他想和?两位师兄一同参加县试,所以急切需要提高策论和?诗赋,正苦无对策之时,七汉镇来了位大人物。
“承福,快来见过为师的至交好友云先生。”苏秀才带着李承福到了一户人家拜见,正是刚从京城回来的原礼部尚书,云青。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苏秀才刚转过头想给好友介绍一下李承福,就听好友笑道:“这就是你在信中提到多?次的得意门生承福吧?看着的确是个?聪慧的。”
云青终于见到老?友一直夸赞有加的“神童”,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