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行,但写字还算拿得出手,承福读书厉害,那手字是真难评。
不过承福才三岁,还控制不好笔力再正常不过。
儿子有一方面能超越侄子,想到这个文氏的心才算好受了一点,遂同意。
“没问题,一会儿吃了饭我让他去找你。”然后又转头叮嘱儿子,“今天《千字文》你多加一个抄写的作业,正好下午边教你弟弟学习,边背书。”
李承福:“……”
论卷王程度,他不及二伯娘啊!
但这压的太紧,一味的揠苗助长不是好事,学习也讲究劳逸结合,效率很重要。
文氏说完就走了,李承福抱着罐子小声对李承寿说:“三哥,走,咱们去厨房看看。”
谁知以往最喜欢玩儿的李承寿这次却没答应,失落地摇头:“不了,我书还没背完,还是先背书吧。”
几句话的功夫自己就又多了一堆作业,李承寿能高兴才怪。
李承福却碰了碰他的胳膊,道:“你这么背就是背一天都不一定能背下来,但你要是现在跟我去厨房,我保证今天就让你背下剩下的部分。”
背书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以前李承福学得快,想的是要展现自己的能力,让家人看见自己的价值和潜力,这样全家人才能全心全意地供他。
所以他没有停下脚步,很多学习方法也没来得及分享。
现在他进入私塾学习,三哥却还没学完启蒙的书,想来也是因为有他的对比,才让文氏焦虑,开始鸡娃。
李承寿一听,顿时感觉生活有了希望,天更蓝了,草更绿了,空气都凉快了不少。
“走!”他抢过李承福怀中的罐子就朝厨房走去。
七弟在学习方面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他就说这小子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学习秘籍!
原来还真有!臭小子可真记仇,肯定是以前自己老叫他小名,这小子记仇,所以一直不告诉他学习秘籍,就看他被他娘整治呢!
哼!等他先把《千字文》背了,在娘那儿交了差,看他怎么收拾这小子!
李承寿心里打折小九九,跟在后面的李承福只觉得后背凉飕飕的,还特意转身朝后看了看。
奇怪,外面太阳挺大的,怎么刚刚他有种后背发凉的感觉呢?
第二十一章
李承福和李承寿跑进厨房的时候,厨房门口已经排满了小萝卜头了,大房的姐妹花、李承福他姐、李承寿他妹,四朵金花都在门口朝里望着。
李莲身子弱,又是风热感冒刚好,前段时间大家吃香的喝辣的,她都吃不了,一天三顿的白粥配清炒菜,有时候是肉粥,按照以前的规格比,这已经是顶好的伙食标准了。
但人就怕比较,那香喷喷的凉菜她闻着都流口水,可爹娘就是不让她吃,卤肉也不能吃,她天天晚上睡觉都流清口水。
今天这香味更是香翻天了,就是有些呛人。
“阿嚏!阿嚏!阿嚏!”连打了三个喷嚏,李莲还是坚定地站在厨房门口。
“三姐,三婶这做的什么好吃的你知道吗?”李莲小声地问身旁的李兰。
李兰摇头,她还真不知道她娘又在捣鼓什么,不过多半是她弟想出来的,她娘要是知道早就给她们做了。
刚刚她跑过来半路上看见承福在院子里洗罐子,多半就是用来装好吃的!
旁边大房的两朵姐妹花吸溜了一下,李菊羡慕地看着李兰道:“兰花,真羡慕你,承福不仅读书厉害,还知道这么多好吃的,只要承福弟弟说的,阿奶就会让三婶做。”
要是承福是我弟弟就好了。
这句话李菊没说出来,只敢在心里嘀咕,她娘也在里头,可不敢让她给听见。
李兰却笑了,她头高高昂起,不过嘴上说的却是:“羡慕我什么?羡慕我被衬托的成了大笨蛋,每天被我娘抓着背书吗?再说了,承福不也是你弟弟啊?咱什么吃的不是一起吃的?”
这不一样,不一样的。
李菊已经八岁马上九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不算小孩子了,姑娘家十四岁就可以开始谈婚论嫁,有的十二岁就开始相看,到了十四岁就可以直接三书六聘嫁进夫家。
大房没儿子是两口子的心病,关起门来时常都会叹气说想要个儿子,两个姑娘听得多了自然心思就比较敏感。
特别是最小的弟弟不但讨人喜欢、爱干净,脑袋瓜子还特好使,三岁玩泥巴的年龄他都已经去镇上读私塾去了。
李菊曾经偷偷听到隔壁的樱桃婶和李大叔两口子讨论他们家,说她爹没个儿子,以后死了都没人摔盆,要绝户。
当时李菊还小,不明白什么是摔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