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年纪小,难免算错,预算的价格都是多一点或少一点的,怎么可能和实用的价格分毫不差?”
余主簿还想狡辩,以方皎皎年纪小为筏子。
十几岁的黄毛丫头,能把账算清?
“哥哥,余主簿欺我年纪小,说我不会算账,我不服气,我要跟他比一比,看谁算的账,又快又好。”
方皎皎还学会告状了。
这个余主簿不像好人,她要帮君如月对付他们。
“余主簿,既然你认为是我妹妹年纪小,算错了账,那么你们就比一下吧。”
君如月当然如方皎皎的愿。
刚才看他家皎皎打算盘那个劲,确实是精于算账的。
“既然大人不相信下官的能力,下官也只好以大欺小,和令妹比一比了。”
余主簿自信满满地。
她就不信,一个小丫头能比他厉害。
“你们几个,去请一些账房先生回来,做裁决。”
君如月吩咐站在右侧的一排衙役。
“是,大人。”
民安和广义回来时,就看到衙门变成了擂台。
五个账房先生,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算盘,站在桌子前。
方皎皎的桌子前摆着算盘,对面是余主簿,他的桌子上也摆着算盘。
二人也不敢打扰,悄悄走到君如月身边。
“连胜,这是怎么回事?”
广义好奇地问。
民安也好奇地听着连胜回答:“如星姑娘要和余主簿比谁算账厉害。”
“如星姑娘还会算账?”
广义质疑道。
君如月瞥了他一眼。
三人不说话了。
“各位,准备好了,本官出题了。”
君如月拿起笔,边说边写,“一石大米用去了一百二十四斤,还剩多少公斤?”
(一石大米大概是九十四公斤,一公斤大约是两斤。)
众人听了题,算盘打的啪啪作响,算出结果后,执笔写在了纸上。
一盏茶之后,君如月又出了第二道题:“一匹布,用去了二十八尺,还剩多少尺?”
(一匹布大约是三十三米,差不多是一百尺,宽度一般都在一米左右。)
“二十三两白银,用去了一千五百文,还剩多少几两几钱?”
(一两是十钱,一钱是十文。)
君如月看着方皎皎轻松应对的样子,又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等回了都城,把皎皎带回自己的府上,把自己府里的账也清一清,他长年在外,府上的账乱七八糟,也不知道是府上那些人有没有好好做事。
“前线士兵月奉一千五百文,杂兵月奉一千文,一万前线士兵和三万杂兵,朝廷每个月需要拨下多少两白银?”
……
(不编了,编的头疼,古代的计数单位弄的不太清楚。)
“几位账房,算出来了没有?”
君如月神色肃然地问。
“大人稍等。”
几位账房先生额上冒汗,平时记的账有点小小偏差,还无所谓,因为别人也看不出来。
他们今天来,是来当裁判的,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余主簿也是算的焦头烂额,算完之后,又算了一遍,唯恐自己算的结果不对,丢了颜面不讲,君如月又要发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