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的溃不成军,但明军缺乏足够的沙漠载具,也无法继续深入,于是草草收兵,继续进行航行。
这次交火引起了帖木儿的重视,明军火器的强大,令其颇为忌惮,所以是继续趁热打铁进行西征,还是东征大明,已经年迈的帖木儿难以定夺。
不过虽然帖木儿还没定夺好,可听到消息的欧洲人却慌了,要知道,巴耶济德一世可是把十万十字军都给干趴了,结果还打不过帖木儿,要是帖木儿继续向西,那岂不是时隔百年又要面临一次蒙古西征一般的威胁?
而这时候,大明的远洋舰队抵达了西欧。
跟大明舰队那些巍峨如小山一般的战舰相比,此时欧洲人的船简直就是小舢板,而无需展开风帆也能逆水而行的神奇技术,更是令欧洲人瞠目结舌。
加上《马可波罗游记》里描述的那种东方的种种奇闻轶事,比如华夏的纸钞一张就可以兑换大量的白银,又比如华夏的黑色的石头(煤炭)燃烧起来放出来的热量比木材大得多,再比如户下遍地都是黄金,人们用黄金铺地,用宝石造房子,金银财宝多得不得了,遍地都长着香料,香料多得唾手可得.这些固有的浮夸印象,在大明远洋舰队到来的时候,不仅没有破碎,反而更加刻板了。
因为有幸登上大明战舰的西班牙国王发现,大明的战舰是真的烧黑色的石头来驱动的,而且大明拥有的金银,装满了一个又一个船舱,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同时那些香料(来自南洋)也被随意地散落在货仓里,似乎明人并不晓得这东西到底有多么珍贵一样。
至于“用宝石造房子”,在西班牙国王获赠了一些只有番邦国王才能得到的琉璃瓦的赏赐后,似乎也被坐实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见钱不要命的欧洲人,这些蛮夷拿着冷兵器,想要劫掠大明的商人,可刚掏出刀子来,没走几步就被隔空送走了。
这种诡异的杀人手段,让欧洲人大为惊恐,他们将其理解为“女巫的诅咒”亦或是什么别的东西,总之,那个长杆子,就是东方巫术的发射器,应该是类似于魔杖之类的存在。
野蛮自大的沿海欧洲贵族,以及一些来自北海的海盗,在大明远洋舰队从西班牙启程前往法国的时候,也想来分一杯羹。
但随着一场海战,哦不,也不能说是海战,只能说是“打靶”,一场大规模打靶过后,纵横北海的“传奇海盗”们,就都沉到海底喂鱼了,而明军唯一的损失就是一艘战舰因为追的太猛,不慎触到了暗礁,虽然有水密隔舱,但航速不可避免地下降了,需要拖到有干船坞的地方进行临时维修。
第一次欧洲之旅,让野蛮的欧洲人见识到了遥远东方的大明帝国的强大与繁荣,从此以后,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们,以学习东方的礼仪、文化,使用东方的器物为荣。
当马三保所率领的远洋舰队返航的时候,在非洲南部和东部进行了简单的补给,随后跟马穆鲁克王朝做了点生意,让沙漠里长出了一些东方样式的冷兵器和甲胄。
在南印度,大明舰队受到了当地人的广泛欢迎,不过锡兰王国不太开眼,想抢劫大明的船只,所以锡兰王国被灭了,他们的国王被马三保带回来留学。
大明成为了南洋新的霸主,昔日的霸主满者伯夷帝国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内乱后,皇帝维卡拉玛瓦哈纳与皇后维拉胡米于内战中遇难,他们的女儿苏希达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帝国的第五任皇帝,只不过这时候满者伯夷帝国的实际控制地区,已经极大缩水了,只剩下了爪哇岛附近的地区,对于大明的海权,无法构成任何威胁。
至于陈祖义残余的海盗集团,听说他们跑到了更南方的大岛,那是一个很大的岛屿,称之为陆地更合适一点,只不过那里到处都是沙漠,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只有沿海才有一点点人类能居住的地方,根本没有任何占领价值,即便是海盗,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往那个方向去.过去那里都是被满者伯夷帝国当做重刑犯的流放地,流放到那里自生自灭。
但奇怪的是,大明舰队在旧港休整以后,派出了一支分舰队,以“追剿海盗”的名义,向那个大岛去了,这支舰队里面还有数量不少的工匠。
这十二年的时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隐患,但总而言之,朱标统治的时代,是一个不可不扣的盛世,是一个黄金时代,朱标是一个很好的守成之君,他废除了不少洪武时代的严苛法令与政令,努力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经济快速增长,百姓的生活水平随着贸易和收入等因素而极大提高,再加上朱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