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安二十年,东阳国夺嫡斗争结束,东阳国七皇子赵熠即位,其余皇子连带妻妾子女,一个不留,全部被斩首示众,血腥程度令世人咋舌,御史上奏弹劾,同样被斩首,以这样的雷霆手段镇压,一时之间,东阳国看起来十分和谐。
杨福恩得知消息时,并不惊讶,梦中的赵熠,也是东阳国皇帝,是她恨之入骨的仇人。
看来一切都会按照上辈子的轨迹发展,明年七月,东阳国就要攻打南海国,然后是北牧,西山两国,最后是青阳国。
但是如今一切都会不同,青阳国的军事力量,在林捷这几年的潜心训练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东阳国对上,也是不输的。
但是最保险的方法,还是要和其他两国联手,这样才能将东阳国一举拿下。
杨福恩考虑了很久,觉得南海国的命运不能更改。
一是因为,东阳国起兵理由还算正当,其他国家没有插手的理由。
二是因为南海国地方小,人口少,除了矿物资源丰富,其他的没有什么优点,这样的国家,可以作为青阳国联合北牧,西山两国的理由和警示。
东阳国可以灭了南海,也可以对其他几国下手。
等到东阳国对北牧国下手时,青阳国联合西山国合围援助,东阳国一定跑不了。
循安二十一年三月,东阳国起兵,以南海国侮辱东阳国嫁入南海的公主,致其死亡为理由,攻打南海国。
其他三国,并未插手。
耗时六月,东阳国拿下南海国,将南海国皇室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南海国百姓三分之二被屠杀,其余三分之一沦为奴隶,一时之间,东阳国得意忘形,不休整兵力,转而就要攻打北牧。
北牧国也是有气性的,说干就干,两国的战争打了一个月,北牧国连失三座城池,情况十分危急。
青阳国乾清殿,循安帝正看着底下的文臣武将吵架,针对该不该出兵援助北牧国,主张出战的武将就差把手里拿着的朝板扔在那些主张事不关己的文臣脸上了。
贤王身边没有用得上的武将,不支持出兵援助,所以站在了文官一派,不有余力的诉说出兵有多耗时耗力还耗财物。
端王想趁着这个机会,做点功绩出来,再加上有大公主的姻亲在,他希望出兵,所以一直在拿唇寒齿亡,东阳国野心来说事儿。
循安帝看着眼睛疼,无奈的揉了揉太阳穴:“够了!”
一声中气十足的呵斥,让朝堂上的大臣连带着几位皇子都安静了下来。
“此事,容后再议,退朝!”循安帝一甩衣袖,起身离开。
贤王带着四皇子,瞪了端王和二皇子一眼,也匆匆离去。
端王忧心忡忡,有心想找林捷聊一聊,但是林捷跑得飞快,老早就已经出宫门了,他也只能气鼓鼓的带着睿王离开。
“三弟,你这是忧心什么?”自从睿王站到端王身边,两人都是以兄弟相称,这在明面上,也会说两人兄友弟恭。
端王已经逐渐信任睿王,便也跟他说了心里的忧愁的:“父皇同不同意出兵,都没什么,主要是,安定侯府一直再跟本王撇清关系,就算是出兵赢了,也没本王什么事儿。”
“三弟这就多虑了,安定侯府一直保持中立,他们不与三弟亲近,就是在保护三弟了。”睿王是个看得清的,连忙开导端王。
端王皱眉,看了看周围,朝臣都快走完了:“二哥还是跟本王去府里详谈吧。”
“好。”睿王跟着端王回府。
回府的马车上,睿王把其中的关窍掰碎了给端王讲。
端王不是不明白,只是当局者迷,有人跟他说明白了,他也算是理解了林捷的态度。
林捷现在不亲近他没关系,只要他不站队任何人,他就是跟端王一派的,因为大公主已经嫁给林锦年了。
想到这里,端王也算是有了信心,打算明日早朝,继续站在武将一边,争取出兵。
杨福恩接到消息,提着点心和参汤,就去养心殿看望循安帝。
她一个月总会来那么两三次,为表孝心,所以今日来,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参见父皇,父皇万安!”杨福恩把食盒递给周公公,行礼问安。
循安帝正在批改奏折,敷衍的嗯了一声,便没有再说话了。
杨福恩也不着急,起身站着,似乎是有所求。
循安帝批完奏折抬头,看见杨福恩还在,有些惊讶,随着年纪越长,杨福恩跟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