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百姓也纷纷加入,一时之间,李玄彬这位夫子,在京城之中出了名,是百姓心中最好的夫子,用生命给学子们带来光明。
循安帝为表仁慈之心,赐下一副金丝楠木棺椁,以及圣夫子的美名,让李玄彬受后人祭拜瞻仰。
死人而已,还可以激励活着的人,扬青阳国清正文学的美名,算是最后的价值。
二公主刚到周府门前就被禁卫军拦住了,就连周府的人,都被禁卫围住,以免他们对公主进行阻拦,周景深看着禁卫军,心中忐忑,自己这个功名是怎么来的,他心知肚明。
“且慢,请二公主回宫!请二公主回宫!“
轿子外的呼喊让二公主不解,这都到了周府门前了,怎么宫里来人拦住她的花轿。
紫苑与禁卫军领队交涉,知道内情后,连忙跑回轿子前:“公主,出事了,周府出事了,皇上叫人把公主抬回去,以免后面被周府牵连。”
二公主在花轿内猛然把盖头掀起:“你说的是真的?“
“公主,来的是陛下近卫。“绝对是真的,除了皇上没人可以使唤得动他们。
二公主没有犹豫,说道:“回宫。”现在只有先保住自己,才会有未来。
周府,不行,下一次再挑一个好些的,她是公主,与寻常女子不一样。
“是!“紫苑连忙应道,转头招呼轿夫起轿,调转方向。
周府的人被禁卫军拦住了,周景深骑着高头大马,风神俊朗的脸上满是阴翳,这个二公主,一听周府有难,丝毫不迟疑的就离开了,枉费他的真心,既然如此,也就别怪他无情。
街上凑热闹的百姓窃窃私语:“这咋回事啊?新娘子都到门口了,还能抬回去?”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刚刚从宣武门回来,这个周家的状元郎是冒名顶替的,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现在被人告了,周府要完蛋了。”
“啊?假的啊?那可是科举啊,这都敢?”
“有什么不敢的,听说他们赶了好久了,有上百名的学子被顶替了文章功名。“
“他们这么搞,哪里还有我们农家人的位置,说什么科举公平,改换门庭,说出来都是骗我们这些农家人的啊~”一位妇女打扮的中年女人嘹开了嗓子吼。
“我家小叔子日夜苦读,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为族里争光,这些天杀的,真是一点路都不给我们啊!“
“给我们公道,周家无耻!“
一时之间,群情激奋,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百姓先丢的东西,不一会儿,周围百姓的菜篮子里的菜都丢到了周家人身上,周景深作为舆论中心,自然也是受到百姓的‘厚爱’,狼狈不堪,在周府下人的掩护下,经历万难才回到周府内。
京城因为科举舞弊的事情闹开了花,不少学子加入李玄彬所带来的学子的队伍之中,每日在宣武门候着,等待案件调查的最终结果。
百姓也自发帮忙,没事给这些学生送热茶吃食,不收钱。
渐渐的,宣武门前的人越来越多,循安帝给刑部和丞相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刑部王顺宁是个干实事的,也是乐意有这样的压力,可以清一清朝廷上的蛀虫。
但是丞相不是啊,他的女儿是皇后,皇后有大皇子,周景深还是大皇子拉拢过的人,为此还把二公主嫁给周景深,丞相忙着给皇后和大皇子收尾断关系都忙不过来。
大皇子也为这件事发脾气,好不容易拉拢了周家,结果还没给自己办事,周家就卷入科举舞弊这样的大案子里头,偏生他以前在朝堂上对周景深好得不行,所有人,包括循安帝都知道周景深已经是他的人了。
现在要是快刀斩乱麻,那些对大皇子有意向的朝臣反倒会觉得大皇子不是一个可以追随的明主,朝堂里的大臣,谁手上没有一点事儿了,若是投效的主子根本不在乎臣子的死活,他们投效做什么,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跟着皇上干呢,反正要杀要剐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大皇子又不能帮周家说话,科举舞弊这么大的事情,他若是帮了,又会引起皇帝的不满,百姓的怨怼,到时候,那个位置,就与他无缘了。
皇后在后宫也急得焦头烂额,昭嫔每日都来找皇后哭诉,二公主被抬回来,多多少少会有克夫的名声,后面怕是许不到周家这样的好人家了。一般像这种情况,二公主是要和亲的。
自从二公主回到公主所里,摔了不少瓷器,好几个伺候的宫女太监因为不小心惹到了二公主,被二公主责罚,没几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