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候请起,各位请起。”奶呼呼的声音里带着稚嫩,却十分坚定:“我虽不知为何感谢于我,但我在此更想感谢各位。”说罢,杨福恩屈起膝盖,跪下来行礼。
“长公主不可!”跪得离杨福恩最近的林捷连忙扶着杨福恩,不让她跪下去。可是杨福恩却拒绝了。
杨福恩从小受到雅妃的教育,她知道自己有着祥瑞的名头,但是雅妃的教育并不是着重于一个祥瑞带来的好处。而是青阳国祖先的储备,朝中大臣的努力,边关战士坚守,雅妃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告诉杨福恩,青阳国是青阳国子民救下来的,而不是一个祥瑞的一己之力。
“福恩在此,多谢各位,于危难时大义救国。“在场的都是安定候的好友,和一起上过战场的战士,特地来参加小侯爷的大婚。
当然,也有文官,但都是拎得清的文官,不搞文武对立那一套的。
其余的大臣,基本就是做个面子功夫,送个礼,喝杯酒,便离席了。
现在太子未立,有野心的大臣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好明显的站队。
“公主大义!“林捷老泪纵横,从未有上位者,如此大礼感谢他们这些打仗的兵。
在场的谁都不知道上战场就是拿命在赌,他们能够活着回来,那也是战友的性命堆出来的。
感性些的人,竟直直的掉下泪来。
杨福恩看着安定候林捷发红的双眼,胖嘟嘟的小手摸上他沟壑纵生的脸:“不伤心,不伤心~”林捷看着这样懂事可爱的杨福恩,不管她是不是祥瑞,是不是公主,一把把她拥进怀里:“不伤心,以后有公主,不会再伤心了。”
杨福恩回到清雅宫,跟雅妃说起安定候谢谢她的事情,雅妃笑着摸摸杨福恩的头,说道:“福恩知道,一场战争会有多少人化成云朵吗?“
杨福恩仰头看着天上大朵大朵的云,好像数不清楚。
“很多,能活着回来的,不过万分之一,青阳国能有现在,都是靠着边疆战士的生命堆出来的。”
“福恩知道安定候,为什么叫安定候吗?”
“为什么?是他很厉害吗?”杨福恩努力的运转大脑,觉得今天看见的林侯爷确实看起来很厉害,高高大大的,比父皇都壮。
“安定,是指林侯爷的先辈和林侯爷他们一直为国征战,为国家,为百姓,创造了安定平稳幸福的生活。”雅妃把杨福恩胖胖的小身子搂进怀里,跟他慢慢的解释着。
杨福恩若有所思:“所以,现在福恩能快乐的吃饭睡觉,都是因为林侯爷他们吗?”
“是,也不完全是,除了林侯爷他们,还有满朝百官,还有种地的百姓,还有好多好多人。”
“哇塞,他们好厉害!”杨福恩惊叹。
“对呀,他们很厉害,我们现在的生活缺了谁都是不可以的。”雅妃运用自己从书上看的知识,给杨福恩慢慢解释,芸芸众生的力量。
转眼到了九月初八,二公主大婚的时候。
二公主大婚的排场虽然比不上大公主,但也是十里红妆,热闹非凡。
当日一早,雅妃就让杨福恩一直待着宫里,让她不要出门。
二公主的花轿刚刚出了宫门,正宫门外的登闻鼓就响了起来,宫门外由一位夫子带着上百位学子跪在宫门前,鸣鼓伸冤。
登闻鼓一响,必有冤情,需直达天听,由皇帝做主,青阳国祖训,登闻鼓一响,无论何时何事,皇帝都必须立刻上朝,百官等候,听取民意。
循安帝本来在昭嫔那里安抚昭嫔,温柔小意的昭嫔刚让他有点心思,结果被登闻鼓拉到朝堂之上,面对这些五大三粗的男人,他的心情很不妙。
今日是二公主出嫁,他按照礼制要去出嫁儿女的妃嫔宫里。
夫子被带上朝堂,其余的学子跪在殿外。
“堂下何人,为何敲击登闻鼓!”周公公尖细锐利的嗓音响起,大臣们也纷纷洗耳恭听,敲登闻鼓的,十几年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个。
“小民江南清风书院夫子,李玄彬,携江南清风书院学子,京城明月书院学子,禹州知节书院学子,北州青山书院学子,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外的学子应声行礼磕头。
循安帝心中疑惑,一个夫子,带着四个学院的学子来敲登闻鼓做什么?
大臣们也很疑惑,纷纷交头接耳,不知道在说什么,只有贤妃五皇子一党的臣子们心中有成算,还算是平静。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