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里弗斯,道格-里弗斯,我打赌,他会是个好教练。”【在许多方面,职业运动员的事业有很多的共同点。与普通职业相比,职业运动员更像过着鸟类的生活。鸟类拥有惊人的身体能力,这增强了它们对周围世界的体验:它们的感官,尤其是视觉,异常敏锐。当然它们还会飞。鸟类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它们高性能的身体,强壮的肌肉,丰满的羽毛,轻巧空心的骨骼。因此即使是最轻微的损伤也会使其彻底毁灭。还有,鸟类的生命是短暂的。职业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就和天空中的鸟儿一样,炫目而短暂。1998赛季结束后,迈克尔-乔丹带着他的传奇经历退役了。虽然他还能打出孤胆英雄般的赛季,能够扛着公牛杀入总决赛,但他已经很疲惫了。他已经35岁了。没错,35岁!在这个年龄,大部分普通职业的人刚刚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而职业运动员,哪怕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也要开始考虑自己什么时候被淘汰了。运动员的同龄朋友是可能是教师、会计师、泥瓦匠、律师或者医生。他们正值壮年,用七八年的工作经验作为稳定长期发展的基础,但运动员却必须面对一个境况:他正在走下坡路。职业球员的衰落不是渐进,而是当他感觉到自己要走下坡路时,一切会迅速的滑落,从100很快变成5,甚至0。职业球员的生命燃烧的太早了,他们有机会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获得极高的评价。在二十多岁大部分人还懵懵懂懂时,部分职业球员已经站在了自己所在领域的顶峰。问题是,这个年纪的运动员往往不是很在意自我价值和尊严的东西,他们尽情享受着金钱、欢呼和丰富的生活。等到了35岁,当大部分普通人开始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领域和自我认同时,很多运动员却要面临这样的境况:他正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变得毫无价值。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他有一个正值壮年的妻子和两个不到7岁的孩子,可他已经要被淘汰了。绝大部分运动员在这个年龄都有过很多徒劳的尝试,希望和岁月之神抗争,执拗的按照年轻时的经验去磨砺自己,结果只会越来越糟。由此也能理解,为什么阿甘在1996年夏天要选择复出,他几乎拥有了一切,什么都不缺,但他还是要打篮球。他们需要竞争,需要欢呼,需要掌声和刺激,甚至他们也需要失败。连失败都没有的生活,你都不知道该如何重新站起来。道格-里弗斯是其中之一,1996赛季他宣布退役后,直言“当我停止比赛时,我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1998年的夏天,一个机会找到了他,组建了超级阵容的新泽西篮网向他发出邀请,请他执教这支正在退役边缘,准备奋力最后一搏的球队。里弗斯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和职位,他评价了自己的心态,说道:“我以前说过,我非常非常具有竞争力和竞争心态,但我的目标不是要打败其他人,我只是想前进,实现我的自我,我的才华和天分。其他人是我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和挑战,是我前进的阻力也是动力。当我离开球场两年多后,一个教练的职位放在我面前,我知道,我继续前进的动力又来了,我毫不犹豫的接下了他。”】————1999年《体育画报》1月刊第二期,布鲁斯-布鲁克斯撰写《继续前进》,节选。(本章完)奥拉朱旺可不打算就这么结束,1993年总决赛的失利像针一样刺痛着他。虽然1995年的总冠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遗憾,他也因为那一冠被人们誉为“90年代的第二中锋”。可是人们一直在说,奥拉朱旺是沾了甘国阳退役的光,奥拉朱旺内心深处是不服气的。无论他在清真寺里对着真主祷告多少次,心底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回荡:“你应该试着在总决赛击败阿甘。”这个念头如同幽灵一般在奥拉朱旺身边徘徊,1997-1998赛季他在新泽西可谓卧薪尝胆。他一边比赛,一边积蓄能量,保持状态,他降低了自己的体重,逐渐转型打法,减少出手,增强防守,期望着1998年夏天干一票大的。其实,奥拉朱旺真正想联合的人是迈克尔-乔丹,这两位1984选秀大会的状元和探花,黄金一代的二三把交椅,应该合作去挑战那个人的统治。但乔丹对这种超级联手没有兴趣,他做不到,而奥拉朱旺已经轻车熟路,一回生二回熟了。巴克利同样如此,这种事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显得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