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西湘散异 > 第35章 屋里的神龛和屋外的祠堂

第35章 屋里的神龛和屋外的祠堂

农村人基本上一辈子都得和家先神龛打交道.。

其实不单是农村,国人向来崇尚祖先。相对城市,这种仪式感更为明显。毕竟,因为环保等因素的考量,现在烟花爆竹的使用地也大多只是在乡村。

譬如现在的过年,很多人都说年味没有以前浓了,原因其实也无外乎几个因素。一个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人们的普遍生活条件都有了质的飞跃,往年间在过年时节才会端上桌的大鱼大肉早已在平时就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外的那种小孩盼过年大人愁过年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穿新衣戴新帽,不再是小朋友们一年到头勾着手指头算时间的期翼。二则是烟花爆竹的燃放禁令,和网络通信以及手机的覆盖,亲眷之间往往没聊上几句,便刷抖音的刷抖音,玩游戏的玩游戏,更不用说乡邻间的串门扯白了。三来是生活的节奏给年关也增加了许多比的地方,比如,七大姑八大姨,你一句我一句,说的最多的就是,考了多少分啊?赚了多少钱啊?谈到男女朋友了吗?这些敏感话题,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上演,有时候碍于情面,对于长辈的说辞,虽然千百般不愿意,但是还是耐住不愿如坐针毡。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慢慢地自然年味就显得淡了。

话似乎扯的有些远了,但在人们的生活中,每逢红白喜庆,也都要先敬神祷告。譬如小辈出生,会有长辈在祖宗牌位前祷告祈福,告诉祖先家里又添人口,期盼祖先和各位神灵保佑小孩平安成人;逢年过节,也都要备酒水饭菜供奉祭祀,家里有个小病小灾什么的,老人们也会烧点纸钱线香,来占卜问卦,祈求平安。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华夏的神仙系列更多的是因为祖先崇拜而从人到神,西方则通常是神变形附身凡人而显得面目可憎。

家先神龛,便是辨识度最高的祖先崇拜。在农家,如果没有正式安家先,也会象征性地装上神龛。但在着力装饰好堂屋的正后壁以后,安家先,便提上了主家的议事日程。

而安家先,也是很有讲究的,得先请先生择日,依据主家的方位朝向和家里丁口的生辰八字选取吉日良辰;准备好香纸蜡烛、红纸毛笔、鞭炮,大红鸡公等与供奉有关的物品。

到了选定的吉日良辰,等主家燃起鞭炮,先生便会站直身子动笔,俗称发墨。发墨,一般先书写的都是主牌位,主牌位上书写的是“天地国亲师位”六个字,这几个字的写法,也是有很多的讲究。

譬如在书写“天”字的时候,讲究的是“天不盖地”,书写“地”字的时候,讲究的则是“地不包天”,隐含着祖先们传承下来的“天圆地方”宇宙观。

等写到“国”、“亲”、“师”三个字的时候,就用上了这几个字的繁体写法,而且必须遵循“国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带刀”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在写“国”字的时候,“国”外框必须是封闭的,意味着江山一统;在写“親”字的时候,右半部分的“目”则不能封口,表示亲人们能够相见;在写“師”的时候,得将左半部分上的那一撇隐去,因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避免易经师卦所言“彼此有伤,难得安宁”。最后的“位”字,则更讲究堂堂正正“位不离人”。

主牌位写好以后,先生再提笔,书写的便是右起的“九天司命太乙府君”。这位府君,便是俗语里的灶神菩萨,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那天,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上天呈善事,下地降祯祥。

“九天司命太乙府君”写好以后,左起便是“某某堂上历代祖先”。这个某某堂,是根据主人家的姓来的,比如,李姓多用陇西堂,陈姓多用颍川堂,田姓多用紫荆堂等等。在先生把主牌位以及两边的联句整个内容书写完之后,便等着红纸上的墨迹慢慢干透,主人家再在先生的指导下细心地将纸贴在神龛上留出的位置。然后先生会让主家再次燃起鞭炮,继续起坛做法,在炮竹声中敬请祖先登临龛位,一边请一边燃起香纸蜡烛敬请神明,用大红鸡公的鸡冠血化解凶神恶煞。

待先祖登上神龛就座以后,先生会示意主人用供奉的煮熟的刀头、酒菜等敬奉列祖列宗。随着主人家第三封鞭炮的响声,先生会唱着“一点乾坤大,横担日月长,包罗万象有,凶煞尽收藏”一边用手在空中画起符咒收拢,整个仪式便大功告成。

有敬畏方知规矩,安了家先神龛的厅堂,便有了许多讲究的禁忌。譬如在逢年过节祭拜祖先的时候,是不准大声喧哗和打闹的,男性的小辈也会在祭祀之前由大人们反复告诫,不准说不吉利的话的。“敬天地自然富贵,祭祖宗必定荣华”,更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