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打听之下,于易知道那评选地点设立在 烟雨亭中。
烟雨亭坐落在烟波湖湖心,那里有着一座天然的湖中小岛,。
深棕色的木质长廊板桥从岸边直铺到小岛。那烟雨亭由六根巨大的木柱支撑着,立柱之间设有长椅。
亭子中央一张大大的石桌,地上铺着古朴的石板,亭子顶棚雕花飞檐,正对着东方的檐顶上挂着一副黑底鎏金大匾,匾上龙飞凤舞三个大字:烟雨亭。
跟那些一心想要财色兼收的才子的急迫不一样,于易悠哉悠哉到了烟雨亭已经是申时,此时湖中小岛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俱都是身穿长袍的书生打扮。
于易手搭凉棚聚集目力向那烟雨亭中望去,此次的评委都坐在那凉亭里,于易在岸边就已经从告示上得知,这次评委中苏家请来了青岭的教谕,这教谕掌管一县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就跟现代的县教育局长差不多。
还有一位县丞大人也被请来做了评委,除却这两位一县长官之外,还有另一位评委就很奇怪,告示上只说了他的名字:朱孝儒先生。
于易不知道的是,这朱孝儒虽然无官无职,可论起影响力那可是极厉害的,这位老先生名叫朱传志,字孝儒,号无尘居士,他学识渊博,是现今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当今皇帝还是储君的时候,朱孝儒官任太子太傅。也就是说朱孝儒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帝师!
他拥有极高的声望,却早早地厌倦了官场,他淡泊名利,几次婉拒当今皇帝邀他入朝为官的邀请。
他深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励志游遍天下名山大川,在旅途中写出巨著《春秋遗策》。
这样一位当世大儒以苏家的能量是决计请不过来的,倒不是说这位朱孝儒的架子大,而是到了他这种地位,世俗中能打动他的东西已经寥寥无几了。
这次他刚巧游历至此地,听说这里本来普通的诗会突然演变成比文招亲了,他玩性大发,主动找到苏秉言,要了这么一个评委的席位。
当然这其中的各种原因于易是不知道的,他此时正看到亭中靠边的长凳上坐着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正对着外面的湖水发呆,那女子不是苏荷又是谁来?
这丫头搞出这么大阵仗,把这么多读书人的的欲望全都调动起来了,到时看你怎么收场。
因为告示上写明此次参与比试的条件,参赛者须是十六到四十五岁之间的未曾婚配的男士,板桥长廊口那里有专门的守卫在设卡查验,是以童小朵几人都已经事先回了苏家别院。
于易刚看到这条件的时候也是被震惊到了,想到如花似玉的的苏大美女跟四十多岁大叔躺在一起,还有十六岁还只是个初中生吧,那成熟美艳的苏荷嫁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
咿~~他摇摇头驱散那令他有些不适的画面。
他走到烟雨亭入口处,正迈步往里跨去,门口两名守卫伸手将他拦了下来。
于易眼见进不去,便扯着嗓子冲亭子内喊道:“苏荷!苏荷!”
他这里的动静不小,亭里的几人都将视线投注到于易身上。
苏荷听到呼喊先是一怔,待看到来人是于易后,便打点起精神站起身来,走到那围坐在中间石桌上饮茶的几人面前。
先是跟坐在上首的老者告了个不是,然后再对着左右两边的二人歉意一笑,这才弯腰在一位中年男子耳边轻言了几句。
那中年点了点头,苏荷便匆匆往亭外走来。
看到苏荷走到外面,那中年人轻笑着摇摇头道:“那外面的是跟小女一起合营生意的一个后生,听小女讲,那李家铺子里最近大受欢迎的蜡烛就是出自他的手,不知用的什么新式材料,可以不受季节影响,大量生产,那蜡烛我府中也用了一些,与我们惯用的蜡烛相比,更为经久耐用,而且不用拨剪烛芯。”
这中年人自然就是苏荷的父亲苏秉言了,他大约五十左右年纪,他头戴黑布冠,身着一袭深衣,眉毛整齐而浓密,一双眼睛很有神采,薄唇上下蓄了短短的O型胡须,身上散发出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
“哦?这年轻人还有这般本事?”那坐在上首位置的老者闻言出声问道。这老人须发皆白,慈眉善目,正是鼎鼎有名的无尘居士——朱孝儒。
“还不止这些,之前我们用来净手的香皂也是他的发明,他还搞出一种跟香皂类似的专门用来浆洗衣物的东西,叫做肥皂,府中洗衣服的婆子都说用来甚是顺手。”
“我刚刚说他与小女有一门合营的生意,做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