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现在正躲在小朵家的院子里做着实验。
高中历史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中唠嗑,于易从中知道,在宋代以前蜡烛绝对可以说是奢侈品,哪怕是经济强盛的宋朝,蜡烛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它的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
北宋名相寇准因为晚上不点油灯,只用蜡烛,被欧阳修评价道太过骄奢浪费,告诫他“可以为戒”。
蜡烛这种东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还是以贡品的形式。
《西京杂记》中记载:“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
大富翁石崇还有国戚杨国忠都有过用蜡烛炫富的记录。
而蜡烛之所以这么贵,是由于制作材料昂贵的缘故。
最初的蜡烛是由蜂蜡提纯制成的,产量稀少,南越王进贡给刘邦的就是这种黄蜡。唐代有了关于白蜡的记载,白蜡也叫“虫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炼制,白蜡虫多生活在女贞树和白蜡树上,产量也很低。“物以稀为贵”是放之四海古今而皆准的道理。
于易的几十两银子如今都被他换成了油脂,大部分是亚麻油,还有小部分白苏子油跟猪油。
现在他用到的是猪油,小朵帮忙把猪油洗净放入锅里慢慢地熬煮,屋里渐渐弥漫开来一种诱人的肉香,小叶子小根眼巴巴的看着,馋的直咽口水。
于易看着他俩那渴望的眼神,莞尔一笑,捞了小半勺猪油渣放到碗里,递给了小姐弟俩道:“坐那边去吃吧,当心烫。”
小叶子忙不迭地点头,一把抢过于易手里的碗,往屋外跑去。童小根赶紧也跟了出去,一边跑还一边叫着:“你先别吃,等我一起吃!”
等到油脂全部熬出来,他把油渣捞出,撒上一小把细盐,招呼一旁的小朵趁热赶快吃。
小朵奇怪地看一眼于易,她以为于易买了这么多猪板油是要做什么好吃的,没想到于大哥这么简单粗暴。
夹起一块猪油渣放进嘴里,童小朵的眼睛都亮了起来,焦香酥脆,真的很好吃呀,特别是于大哥还撒上了细盐,这盐又白又细,居然一点苦味都没有。
那灰黄苦涩的大块盐好多人家都吃不起,这如白雪般的盐她更是连见都没见过。不知那一小罐细盐于大哥花了多少银两,果然金贵的东西味道也不一般,猪油渣上撒了细盐也变得美味异常。
童小朵每吃一口心都要疼一下,这吃下去的可都是银子啊,可偏偏味蕾在欢呼雀跃,让她忍不住吃完一口还想再吃一口,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吧。
于易哪里想到一块钱一袋的淮盐让童小朵吃出了鱼子酱的既视感,他此时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一锅猪油。
他不时伸出手在猪油的上方感受着温度,待到温度降到差不多40度的时候,他便往油脂里面倒入强碱。
“这熟悉的配方要是被识货的人看到肯定以为我是在做肥皂。”于易一边忙活一边笑了起来。
“可哥们儿我有更高的追求”。于易自我感觉良好的自言自语道。
小朵好奇地看着于易往熬好的猪油里倒入不明粉末,还拿着一根柴火棍不停地搅动着,她不知道于易在干什么,看起来不像是在做饭,她突然心脏有些抽痛——心疼那一锅喷香的猪油。
于易没有注意到小朵的那看败家子的眼神,他正满头大汗地搅动油脂,待到油脂已经完全产生皂化反应,他点点头,舀出一部分盛在事先准备好的木盒中。
“既然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了,那就简简单单的搞一些肥皂玩玩吧。”于易自顾自说道。
小朵见于易神神叨叨地又开始说一些她听不懂的话了,她眨巴了两下懵懂的大眼睛,也不去纠结什么是肥皂,反正于大哥自言自语的话她大部分是听不懂的。
她看向木盒中米白色的膏状物,于大哥这是做的什么?难道是猪油糕,跟那一年爹爹从城里带回来的桂花糕一个路数?可是猪油做成的糕点能好吃吗?
“干得不错!让我们继续下一项目。come on!”于易对自己的工作进程十分满意,他神经质地吼了一声给自己打气。
于易把锅里剩下的油脂装进坛子里,舀了小半锅水,然后让还在研究“猪油糕”的小朵叫过来烧火,把坛子放在热水中保温,他拿出之前准备好的盐酸,经过他不断地摸索试验,一个时辰之后他成功获得硬脂酸。
十九世纪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发现:在一切油脂中,不论其来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占百分之九十五,其余的百分之五则是皂化过程中生成的甘油,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