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质朴的秦市,有独到的可人处。勤奋敬业,方便国人,白日从不停业,入夜则一直等到净街方才关门歇息。若没有战事,大咸阳不在午夜净街,长阳街总有店铺通宵达旦地挑着风灯,等候着不期而至的漂泊孤客。每每是五更鸡鸣,曙色未起,尚商坊还是一片沉寂,六国商贾们还在梦乡,长阳街的晨市早已经是红红火火了。
目录
第一章 初政飓风
第二章 大决泾水
第三章 乾坤合同
第四章 风云三才
第五章 术治亡韩
第六章 乱政亡赵
第七章 迂政亡燕
第一章 初政飓风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断
嬴政突然患病,卧榻月余。吕不韦与秦王政的会晤,已经少的不能再少了。吕不韦终于认定:秦王嬴政确实是忍下了这件事,然而也确实与自己割断了曾经有过的“父子之情”。
暮色时分,李斯匆匆来到丞相府。
李斯坦然简约叙说了不意被请上王船的经过。末了,李斯略带歉意的直言相劝,要吕不韦审时度势,与秦王同心协力共成大业。
大道不两立 国法不二出
嬴政已经决意秉持商君法制,决意舍弃《吕氏春秋》,同时却仍在勉力争取他这个曾经仲父的丞相同心理政。然则,自今日朝会始,一切都将成为往昔。双方都探知了对方根基所在,同心已经不能,事情也就要见真章了。吕不韦有了一种隐隐预感,这“真章”不会远,很快就要来临了。
人性之恶 必待师法而后正
文信侯突然饮鸩而死。
乍接吕不韦死讯,嬴政可谓百味俱生。如释重负,歉疚自责,空空荡荡若有所失。秦王的《告国人书》与廷尉府的处罚文告,同时张挂到了咸阳四门。秦王将道理说得如此透彻痛切,沙发决断又是如此严厉果决,激扬纷纷的公议一时萧疏,无话可说了。
秦国朝野堪堪喘息得一阵,不想却是连月大旱,田间掘坑三尺不见湿土,夏种根本无从着手。
占星家预言:秦有大饥,国将乱亡!
旷古大旱 老话题突然重现
曾几何时,水患尚是华夏部族的最大威胁。“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的恐怖传说,还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抗御干旱,还远远没有成为战国之世的水利大题目。
猝遇大旱,秦王第一次惶惶然了。关中因旱生乱,年轻的秦王政最是着急。其一,筹划紧急开挖临水毛渠灌田抢种,并着力督导大小渠道分水用水,但有抢水械斗事复发,可当即会同县令迅即处置。其二,大内令少内令两署,全力筹划车水,开渠所需紧急物资,征发咸阳官车运往各县,不得耽误任何一处毛渠开挖。其三,太仓令会同关市署,对大咸阳及关中各县的粮市紧急管辖,限定每日粮价及交易量;山东粮商许进不许出,严禁将秦国大市的粮谷运出函谷关。
第二章 大决泾水
治旱大举 纲在河渠
关中各县的民众络绎不绝地开进了泾水瓠口,开进了泾水河谷,开进了渭北的高坡旱塬。
嬴政在朝会上提出:如何重上泾水河渠,根治关中大旱威胁。国正监提出:聚国家之力,开仓治水灭旱,正是秦法之大德所在!老臣以为可行!经济大臣们见执法大臣,监察大臣这两个执法门神如此说法,不待秦王询问,便是同声一应:臣等赞同,军粮治水!嬴政没有任何多余话语,欣然点头拍案,大计于是底定。
雪原大险 瓠口奇观
军粮妥当,嬴政立即马不停蹄地巡视关中各县。嬴政所要督察的只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各县留守官吏是否及时足量地给留居老弱病人分发了河渠粮,各县有无饿死人的恶政发生。第二件,留守县尉是否谨慎巡查,有没有流民盗寇趁机掳掠虚空村落的恶例。
嬴政在巡察郑国渠时,无意得观奇景,不禁喜上眉梢。
法不可弃 民不可伤
荒年无收,秦国腹地庶民事实上无法完赋完税。秦法不救灾,自然也不会在灾年免除赋税;以往些小零碎天灾,庶民以赋顶税,法令也是许可的,然则,今次天下跨年大旱,整个秦川与河西高原的北地,上郡十几个县都几乎颗粒无收。庶民百余万已经大上泾水河渠,赋役顶税也在事实上成为不可能;也就是说,秦国法令所允许的消解荒年赋税的办法,已经没有了,除非再破秦法。
天夺民生 宁不与上天一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