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张国庆,张国庆先问了枪的定型问题,之后问张帅,“枪的批量生产有哪些困难?”
“两个困难,一是装备不足,二是人手不足。主要是枪管生产难度太大,需要增加液压机,开孔机,还需要增加至少十个小组,才能跟上其他配件的进度。”
“枪支生产,不能在社会上招人,要找信得过的人,所以人员一直都是瓶颈。”张帅说。
“现在的速度,生产一支手枪需要多长时间?”张国庆问道。
“其他配件都好一点,一支枪管大约要五天。”张帅回答。
“生产枪管的装备,需要多长时间能到位?”
“已经在做了,大概一个月能生产一套。”
“也就是说,第一个月,能生产六支枪管,第二个月能生产十二支,第三个月,能生产十八支?”张国庆问。
“如果有人,这个速度能增加一倍。”张帅说。
“用士兵行不行?”陈宇峰突然插嘴问道。
“当然可以,你调过来一个连,三个月就能给你配一个短枪连。”张帅说。
“那就调过来两个连,一个连训练短枪,一个连生产。”陈宇峰立即做出决定。
“还没完呢。”张帅又说,“子弹也有些问题,也需要一个连。”
“那就都调回来。”陈宇峰说,“半天训练半天生产,相当于三个连的劳动力。”
晚上,陈宇峰思考如何将手枪加入到当前的战术中,思前想后,感觉手枪射程太近,只能做为近身战斗主力,现在超过50米的打击力量,轻武器还只能依靠弓箭。有了手枪,原来的长枪兵、大刀兵都可以逐渐转为手枪兵,对士兵体力和训练都降低了很多。他也明白,自己这里的科技树长的有点歪,印象手枪比长枪还复杂一些,这里怎么先批量装备手枪了,想着还摇摇头,无奈地笑了笑。老婆葛丽丽看到他一个人自言自语,问道:“有啥难事了?回来就神神叨叨地,半天还神游呢。”
“啊。”陈宇峰抬起头,才从思维的世界里回来。
三天后,连排长们全都试用了这种新式武器,陈宇峰又把他们召集起来,讨论这种武器对战斗方式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连长毛海涯率先发言,“这个比手弩可好用,一是威力大得多,二是能保持力量,问题是六颗子弹打完后,加装子弹和手弩一样,都太慢。比手弩射程远,但不如弓箭,远距离还是吃亏。”
“那你觉得,这种武器用到什么情况合适?”陈宇峰问道。
“和上次打山贼一样,近距离偷袭就合适。”一连长回答。
二连长说:“这个近战有大用,体力消耗少,如果用刀或者枪,我干掉十人,就累趴下了,用手枪,我估计干掉一百人也没事,还有,远距离奔袭后,如果用刀或枪,根本没有力气,用手枪,我再累也能开枪。”
三连长看前两人说的来劲,也说道,“手枪的训练比弓箭、刀枪都简单,两三天就能让一个士兵学会用手枪,一个月肯定能用好,这样,部队的损失相对容易补充,即使招募一半新兵,也能够保持战斗力。”
四连长刘泊河看了一眼四周,说:“你们都说完了,我说啥呢,唉,手枪打埋伏好,敌人从面前经过的时候,突然开枪,可以短时间对敌造成很大的杀伤,还不用费太大力气。”
五连长说,“用手枪做为近战武器,会降低后勤压力,子弹比弓箭、刀枪都小。”
六连长说,“手枪不管用什么姿势都能射击,可以创新很多战术、战法。”
陈宇峰听完,说:“诸位说的都很好,有了这么多优点,肯定也有不少缺点,现在说说缺点吧,还从一连长开始。”
一连长说,“手枪好是好,就是子弹太少了,子弹打完了,手枪就没用了。”
二连长:“射程太近,远距离遇到弓箭太吃亏。”
三连长:“威力不够大,厚木板能挡住。”
四连长:“报告陈总,没有想到其他。”
五连长:“上弹太慢。”
六连长:“还没想到。”
陈宇峰听完,笑着说,“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贵了,一支手枪至少要十两银子,十颗子弹一两银子,这打起仗来,就是打钱,敌人太多,我们就破产了。”
连长们面面相觑,没有料到成本这么高。
陈宇峰接着说:“下面呢,我们要装备这种武器,下个月,副连级以上人员要配手枪,前提是二十五米靶,五枪四十五环以上,达不到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