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咸菜和酸菜腌好了,谢凯和陈媛媛坐在椅子上嘀咕。
“这也太繁琐了,没记住怎么弄。”
“晚姐,是不是北方人都吃啊?我是不是也要学?”
温暮晚看了眼陈媛媛,并提议道。
“李彤应该会,不过我的建议是,她总有出嫁的那一天,你嫁的是东北人,你和李嘉要都喜欢吃,你就可以学,如果不爱吃,也就不做了呗。”
“我自己想吃,但又怕其他人的我嫌弃,所以只能受累年年自己做。”
她妈妈腌的酸菜颜色好,味道也好,虽然她是第一次做,但是温暮晚认为她备受熏陶了好几年,味道应该也差不了。
不是说温暮晚矫情,前世他二娘腌的酸菜就是都烂了,但是她做的时候把烂的扔掉,然后挑好的地方做着吃。
但是炖出来的菜有股味道,不好吃,所以她没出去拼那几年,她就跟着她妈妈学习东北四样。
做黄豆酱,蒸豆包,腌酸菜,腌咸菜。
“哎呀,都腌上了啊?”
“我昨天下午腌完的,也不知道你们吃不吃,所以今天我来看看。”
孙秀英进入知青点,就看到几人都在厨房,她进屋就看见一大缸一小缸,杵在角落里。
“马上就要开始不用上工了,我准备上山捡树枝了。”
“你们跟着去吗?”
温暮晚可是知道东北的冬天的,所以回道。
“婶子,你几点出发?我们跟着你一起去。”
孙秀英刚要回话,就听见李彤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要去哪啊?我也要跟着。”
“哪里都落不下你,是在商量几点上山弄柴火。”
“去我家附近吧,哪里树枝和树叶都很厚,直接一楼就一堆。”
温暮晚知道树枝是用蔺草来捆绑,因为这个草干了之后像绳子一样结实。
但是树叶子要用什么装呢,这个也是冬天必备的,烧个几簸箕,就够热了,因为树叶子非常暖炕。
大叶杨比小叶杨禁烧,温暮晚询问道。
“婶子,那个蔺草上哪里去弄?用什么装树叶子啊?”
李彤走到陈媛媛身边嘀咕。
“媛媛姐,你的花篓我给你带。”
而孙秀英看了谢凯一眼跟温暮晚说。
“你和谢凯的花篓也不用去买,我让你叔用柳树条给你们编一个,明天九点山脚汇合。”
“至于蔺草,山上随处可见,带副手套不至于嘞手。”
温暮晚送走了孙秀英和李彤,她对陈媛媛两人说道。
“冬天会非常冷,我们多弄点柴火,烧暖和的,在屋子里带着也暖和。”
“树枝干净,但树叶子会很脏,里面带土,如果介意戴个草帽 遮点头发。”
谢凯和陈媛媛点点头。
“那赵明辉呢?他就干不到了。”
温暮晚听到谢凯所说,她训斥道。
“你俩住一间房,难道他不去弄,你也不去了吗?”
“而且,他在上班,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冬天需要去山上捡大量柴火。”
“等晚上,你和他商量一下,我就不管你们了。”
一夜无话,反正第二天谢凯是跟着温暮晚等人背上花篓兴致勃勃的搂树叶。
在山上随处可见村民们,都在往家里备过冬的木柴,八岁以上的孩子也都跟着大人干活。
温暮晚除了跟李彤她们上山弄树枝树叶,还继续着教书育人的大业。
温暮晚没继续在广场了,那里已经很冷了,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厚实的衣服。
所以决定在知青点开课,每间屋子待十多个孩子,谢凯和陈媛媛也充当老师。
只是教书本上的内容,温暮晚也不敢教超于这个时代的内容,所以就是照书教,但会讲一些小故事,比较有寓意的,如孔融让梨,农夫与蛇,卧冰求鲤等故事。
村民们也都懂礼,怕中午孩子们会渴,用知情的杯子会让人嫌弃,所以都让他们带着碗,抱着书本就来了知青点。
虽然进入冬天,天短夜长了,但中午孩子们学习也会感到饿意,温暮晚总给蛋糕点心也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会分点孩子们她晒的果干。
这个不属于什么贵重的东西,温暮晚想吃,便利店有比这好吃的,她当时做也就是想过年时孩子们来拜年给他们的小零嘴。
时间久了,孩子们也都回家告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