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有大臣站出来了。/鸿′特¢晓\说,网? ′首/发?
然而顾瑶摆了摆手,示意对方退下去。
“有事待会儿再奏,朕今日要褒奖一位百姓。传他进殿吧。”
顾瑶对一旁的王公公说道:
王公公挥了挥手里的拂尘,高声喊道:“传胡胜进殿。”
百官们不知胡胜是谁,于是纷纷看向了承光殿的大门口。
一看,门口进来一个穿着一身粗布衣裳,两鬓发白,留着长胡须的老人。
这个人他们都不认识。
老人弓着腰,第一次进宫的他紧张地手都在发抖。
在走到大殿中间后,他赶忙双膝跪地,行礼道:
“小民胡胜,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顾瑶微笑着看着这位老者。
她也是完全没想到,遇到这样一个古代的发明家。
她摆了下手,然后将准备好的圣旨递给了一旁的王公公。-精`武.小_税,旺¢ ?追*嶵?歆!彰_踕.
王公公将圣旨展开,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英山胡氏,从事书肆刻印三十余载,经考察,其所发明的活字印刷典籍的方法,只需要一副活字,就可排印任何书籍,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朕特授胡胜五品朝散大夫一职,享朝廷俸禄,奖钱五千贯,并命其将活字印刷方法传授至全国各地官府印刻衙门。钦此!”
圣旨读完。
百官们都懵了。
他们完全没想到皇上褒奖了这样一个平民百姓。
而且不仅仅是奖励银钱,还授了官职。
朝廷是有制度,可以奖励有功和发明创造之人,但一般奖励都是银钱,布匹。功劳特别突出的,可以赐宅邸。
只有医术高明,曾经治好了高祖皇帝的痨病的一位民间郎中授过官职。
这位印刷匠,皇上竟然授了官,还给了巨额奖励五千贯钱。!微¨趣.晓\说_蛧^ ′吾*错/内′容·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一个大臣出来说。
毕竟圣旨已经宣读了,这个时候皇上不会改变主意,也不能改变了。
跪在大殿中央的老人喜极而泣,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年过六旬,还能得到皇上如此褒奖。
他行了个九拜大礼,哽咽着回道:“小民叩谢皇上。”
第134章 中秋设宴
朝议继续。
待那位百姓出去后。
年过五十的梁国公立即走了出来,奏道:
“皇上,臣有事请奏。”
“说!”
顾瑶喝了口茶,语气平淡地回道。
其实不用猜,她也知道她要走什么内容。
梁国公咳了几声,然后叹了口气,说道:“皇上,昨日中书下了第一批留查待用的官员名册,这名册出来后,朝廷上下人人心惊胆战,惴惴不安。如此名册,涉及一万多人,弄得人人自危,实在是荒谬啊。还请皇上让中书撤回名册,再议此事,还朝廷上下一个安稳。”
顾瑶也学着对方咳两声,然后看着这位德高望重,位列三公的老臣。
对方会这么说,她一点也不意外。
她想了想,说道:“此事无需再议,朕之前已经给过你们机会,让你们想出其他办法,解决朝廷冗官冗费的问题,但你们想不出来。如今朕用了苏墨的建议,你们却来反对,之前你们怎么不动脑子给朕更好的建议呢。”
“名单上的人,下月起停职,暂留俸禄至明年五月。若明年考试合格者,另授官职,不合格者裁了。”
顾瑶懒得跟他们掰扯。
这些人高官厚禄养着,根本不知民间疾苦,也不懂朝廷日后的难处。
或者他们知道问题的严峻性,但只在乎他们自己的利益。
“那皇上就不担心朝廷不稳,有人闹事吗?”梁国公反问道。
之前文皇也提过这个问题,但是为了朝廷稳定,没有真的去裁撤官吏,但眼前这位女皇上,却是一意孤行,要裁了三万人。
顾瑶又喝了口茶,脸色依然平静。
她严肃地回道:“梁国公,朕既然决定了要做这件于朝廷于百姓都有利的事,朕就会坚持做下去。你贵为三公,是我父皇最信任的勋贵大臣之一,当知道这也是我父皇的遗愿,你如今主动站出来反对,可对得起先皇。朕希望你回去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