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斯的性格耿直,是位真正的男子汉。在国内的时候,他为民做主,与政府抗争,与黑帮拼斗,与文坛败类论战……一息尚存,便要大义凛然地走下去。正因如此,才那各类黑暗势力的压迫下,远走他乡,漂泊十年。
别人见他在国外拍摄的东西,均是阳光灿烂的,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在国内那样执着,甫一出国,便变了样子呢,难道是吓破了胆?
他听人提起此事,就认真地说道:‘我虽被剥去国籍,算是一介流民,却始终华夏之人,并不因政府喜好而改变,他们也无此权力。在国内的时节,我抨击不平,揭露黑暗,是为了促动大家改进。
如今,我流落他乡,自然做不到这些了。我虽是个小人物,在国际上,却也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与国家,若还拍摄尖锐的题材,那便是在抹黑他们。所以我要做些简单积极,令人感动的东西……’————引自《十年风雨两茫茫》“在那风雨飘摇的十年中,他经受了许多苦楚,身体上的虚弱,加上乡愁的折磨,使他常要坐在轮椅上。所以在拍摄现场,时常会有人产生错觉,以为导演是个残废。
而那些对他熟悉,或是生死追随的人,见他疲惫不堪,在轮椅上悄然沉睡,每每总是止不住心酸流泪。女演员们,都以能推着轮椅,陪他散步为荣,这也是她们才有的权利。
大家知道,或许女性的温存,才能令他暂时忘却那无尽的痛苦。
这些女演员,也很用心,待在他身边的时候,就会抹去胭脂痕迹,卸下浓妆重彩,掩藏自己的娇蛮,收敛自己的骄傲。除了美丽与温柔,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
而正是这个时常坐着轮椅的人,在她们的照顾下,凭着心中对家人的眷恋,拍摄出了那么多令人感动的作品。记得在法国,《放牛班的春天》首映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为他合唱了一首又一首歌曲……”
————引自《大师的放逐》“张斯的电影,常能在实际生活中,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不是一位为拍摄而拍摄的导演,更不愿意当一个清高孤傲的艺术家。他想做的东西,要简单易懂,能让最没文化的人也看懂,这被视作自己的使命。
尚在华夏的时候,就是如此,观众总能积极响应。
论影响最大的,则要说起在英国拍摄的《勇敢的心》,掀起了苏格拉人民新的革命浪潮,苏格拉人将他与华莱士的名字,并列着绣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精神上的领袖。而另外一部《V字仇杀队》也是如此,西方的各次游行,常见民众带着那微笑的面具。
所以,在西方的国家中,大家都特别喜爱张斯,除了英国政府。当然,英国的民众同样喜爱他……”
————引自《华人世界》内陆的票房,如今恰被三部影片瓜分。
《大叔》以划时代的动作革命,加上精彩绝伦的剧情,与演员无与伦比的魅力,后发先至,一举超过《银河之战》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暂时居于榜首之位。而且上升势头猛烈,距离竟在慢慢拉大。
举国震动,沸腾一片。
因为实在太难得了,这可是华语电影,第一次正面迎击好莱坞大片,竟然打了个胜仗!无论如何,这必将载入华夏电影史。同时它也会成为一个象征,告诉大家,好莱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自己发奋努力。
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在现在的观众看来,实在是太精彩了。
尽管论场面之宏大,依然比不上斯蒂文的电影,也没有那样的史诗气质。但剧情的紧凑程度,动作的火爆激烈,在这个时代,却是最拔尖的了。公司孤注一掷的投资,张斯捏合三部经典的剧情,再加上两位武指大师的创造,它的成功早就带有某种必然性。
而凭着前三部电影,在大洋彼岸积累下的名声,《大叔》打着“张斯最新最好作品的旗号,顺利进入北美,开始抢票房。美国影坛震动,哗然一片,所有的话题开始向这边集中,打探前后的事情发展。
由此,民众知道了斯蒂文与张斯的约战,也明白了这部电影所代表的意义。
这样的话题,实在太吸引美国人了。媒体报刊早就报道过关于张斯的内容,一向比较正义。这次更把他塑造为一个华夏的年轻导演,为了保卫自己民众的光荣,带领一群热血正直的人,与整个好莱坞抗衡。
他们没有足够的投资,他们没有先进的技术,他们没有任何部门的支持……有的只是汗水与鲜血,尊严与坚韧,正义与勇敢……张斯在华夏民众沸腾之前,已经被美国人再次奉为英雄。
这种以一己之力,与强大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