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两人离开,穆千棠用钥匙打开抽屉,翻出笔记本。
其中一页记载着从二十四年前到现在的部分儿童失踪事件,这些失踪的儿童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智力超群,记忆力好,年龄在5岁到10岁间。
刚才梁熠彤说是十多年前,符合这个时段的失踪儿童有六起。
穆千棠将这六个名字记下,依次在网页上进行搜索。
一连输入三个都是没价值或者同名同姓的新闻,直到输入“钱小枫”时,跳出数条最近的新闻--《女子带男友回家见父母,对方脱口叫爸妈然而真相竟然是……》
新闻发稿时间是十天前,被归于情感类目,正文用一种类似调侃的语气描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大龄剩女带男友回去,结果男友看到女方父母后竟然泪流满面,哭着叫爸妈,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女方妈妈为了缓和气氛给他剥了个橘子,男友情绪崩溃,哭着说起小时候的事……
全家震惊。
因为那些都是发生在他们家小儿子钱小枫身上的事,而那孩子早在十七年前就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
难道男友居然是自己的亲弟弟?
该女子表示难以接受,男友除了性别,没有一点与失踪的钱小枫相似,年龄也对不上,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是去医院做了DNA检测,结果表明双方没有血缘关系。
男友不是失踪了十七年的弟弟,那他是怎么知道那些钱小枫小时候的事呢?
对此,男友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说看到女方爸妈,脑子里就自动冒出那些画面,他是孤儿,非常希望能找到自己亲人,所以才会那么激动。
有网友猜测是借尸还魂,也有说是前世今生,阴谋论者觉得该男子可能和钱小枫的失踪案有关……
最后新闻提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穆千棠又看了几个相关新闻,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更有价值的线索。
她关掉网页,手指离开鼠标无意识的敲打着桌面。
这是她正在思考的习惯。
借尸还魂当然是不可能,前世今生……倒是有可能和遗忘的错乱的记忆有关。
难怪苏零会找到她。
只是,记忆若只是单纯的遗忘,通过反复暗示或许能唤起,如果本身记忆就不全或者混乱不清,想要抽丝剥茧找到真相,从庞大的一团糟的信息中分辨真假,那可比登天还难。
她起身,走出办公室,来到走廊对面的屋子。
咚咚咚--她敲门,“吴老师,我找您有点事。”
吴明华年纪五十不到,穿着灰色的细格子衬衫,看起来十分亲和儒雅,他正在整理办公室的书柜,闻言放下书本,指着沙发笑道:“进来说吧,可是为了警方那个案子?”
“什么都瞒不过您。”穆千棠笑了笑,进去坐下,“方便的话,您能和我详细说说情况吗?”
“这个……”吴明华面露难色,“警方交代要对案情保密,我不好多说,不过关于催眠过程倒是没关系。”
“受术者是个程序员,性格也和他的工作一样,理性、冷静,思维清晰,在一开始的耐受性测试中,就属于不容易被催眠类型。”
穆千棠稍微有些意外,吴明华得出的结论和新闻稿里的那个大哭的男人呈现出印象完全相反。
不过穆千棠当然更相信专业人士的判断。
“听说催眠失败了,是没有进入深层潜意识,还是受术者抵触惊醒?”
“第一次引导失败,没有进入潜意识,时隔一天后再试,我花了将近三小时才淡化受术者的意识防御机制,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开始都很顺利,可一旦涉及敏感话题,受术者就会突然惊醒,催眠中断。”
“会不会是……他曾经被人催眠过,灌输了另一个人的记忆,同时被种下心锚,只要有人试图探寻这个秘密就会从催眠状态中自动醒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催眠师之间的较量了。”吴明华沉思片刻,道:“不过我个人觉得,如果只是催眠记忆的话,受术者应该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他表现出来的情绪更像是亲生经历。”
“但这不可能。”穆千棠道:“他并不是钱小枫本人。”
“是啊,这就是奇怪之处。”吴明华道:“在我和他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这人情绪内敛,自控能力很强,可听说见面那天他情绪一度崩溃,痛哭流涕难以自持,完全像两个人。”
“DID(多重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