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衍的确是要多多干活,但从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活啊!
李适来到这里后,虽然第一个月主要是为了春耕开始繁忙。
不过有着李适带来的先进模式,在处理好官方田地后,李适便安排屯田营带去先进的种田道具对农民们进行指导作业。
毕竟种田这种事情关乎整年收成,除非立竿见影的东西,否则其他操作如果没个参照,绝大多数人都还是会选择老老实实的按照以往的法子种田。
而李适也没强推的意思,毕竟等到以后见到了好处,平民们自然而然会去学习。
老百姓有时候出人意料的精明。
但重点是在春耕后,农民们虽然还繁忙,但也有些空闲下来了。
这时候长安多多少少恢复了往日几分热闹,所以街道上也开始出现泼皮什么的。
一般上,这些泼皮是没人管的。
但李适来了后,便带着自己的亲民营深入到人民群众中。
只要接到人民举报,马上便把这些泼皮逮住,然后就拉过去修桥铺路。
他们累死累活干了七八天时间,发现李适不但管饭,离开时还送了几张白条。
这白条在指定的地点能够吃上馒头和糕点,他们顿时发现这被抓了好像还是好事。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秋收还没过去,那整个长安也都还笼罩在缺粮中。
只不过长安百姓比较起西凉其他地方的百姓来说手中多少有几分余粮。
这时候,这些工头好像无意间透露,如果他能找到人来干活的话,好处大大的有。
所谓泼皮也许才能没多少,但狐朋狗友多少有几个,卖朋友赚钱……不对,是帮助朋友改过自新来自赚钱,那绝对是心安理得。
顿时整个长安的无业人士人人自危。
随着馒头,绿豆糕什么的粮食长夜进入长安,百姓们也很是会算计的。
当他们发现官府招工发馒头,发绿豆糕,甚至有时候还发鸭肉。
顿时对报名官府的招工就变得相当有兴趣了。
毕竟能够在外面多吃一顿,那自己手里的存粮就少消耗一点。
在这些细小事情的算计上,平民们都相当精明。
甚至有人还开始盯着那些流里流气的泼皮们,只要发现谁没劳动,整天惹是生非的,马上便去找人打小报告,然后换到白条能吃上好几顿的。
很快这泼皮便被抓过去强制进行劳动了,反正是军队化管理,保证制服得妥妥帖帖。
当然,李适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大量增加官府工作量,甚至有几分不仁道。
但法衍喜欢啊,就是要用重法规划百姓的行动。
跟儒家那种追求什么事情都靠道德解决不同,作为法家恨不得把百姓们的吃喝拉撒睡全部严格的制定标准,让人们像是机器一样按部就班的运转。
虽然这样的行为让法衍挺繁忙的,但法衍感觉自己有奔头啊。
总之,在李适的规划下,法衍感觉自己虽然不是太守,但也几乎行使着太守的权利。
而李适看着法衍整个人都在燃烧的样子,便打造了二十四小时不熄火的小厨房。
就是为了让法衍能享受到九九循环的福报,工作一周居然要休息一天?不存在的。
只是自己享受的更多就是了。
李适看着法衍努力的样子忍不住摸摸下巴,不记得三国汉末有这么牛叉的人物啊。
自己做出的规划肯定是领先这个时代的,但法衍拿到手后,能够很快寻找到相关法律,为自己的规划做理论依据,接着又改了改,使之变得更适合这个时代。
李适看到了法衍的操作,那是佩服的惊为天人,反正自己是很难做到。
法衍并不是那种,见到上官制作出来的东西,便拍马屁一路说好,然后什么都不管不顾推行下去的家伙。
当然这也许也跟他是扶风人有关,怕家乡人戳脊梁骨。
但他拿着李适的规划能很快因地制宜的找到法律依据,找不到依据的也能依照法律改进,使之更适合长安环境。
李适自然能感受到这家伙的实力。
大概就是在同样环境的教育环境下,法衍出来至少也是市级检察院纪检一类的人物,而自己出来只是搬砖的喽啰,双方差距也就只这么大吧。
而法衍也没想到李适会这么好说话,见到自己动他的计划也不生气。
原本法衍以为动了李适的计划,那少年成